上半年快遞業務量增速同比轉正 頭部企業盈利修復超預期!
2022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經濟承壓的大背景下,快遞物流行業發展依然頗具韌性。尤其是在監管部門叫停“價格戰”后,快遞單票價格開始穩步回升,頭部企業盈利修復超預期,行業競爭逐步由價格驅動向價值驅動轉變。
業務量穩步提升 行業加速回暖
今年上半年,快遞行業呈現“前高后低、再逐步回升”的發展態勢。
1~2月,受益于年貨網購熱潮及冬奧經濟帶動,快遞市場需求旺盛,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56.9億件,同比增長19.6%;3~4月,由于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部分分撥中心和營業網點暫時停運,多地出現不同程度的網絡中斷,導致全國快遞業務量出現明顯下滑。其中,3月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85.4億件,同比下降3.1%,4月快遞業務量完成74.8億件,同比下降11.9%,
進入5月,隨著全國保通保暢工作取得成效,以及消費需求逐步回暖,快遞物流行業指數開始有所回升,快遞業務量增速同比轉正。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5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92.4億件,同比增長0.2%;業務收入完成872.2億元,同比增長0.9%;1~5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09.5億件,同比增長3.3%;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005.5億元,同比增長2%。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嚴峻,讓快遞行業遭遇了“斷鏈”的挑戰,但經歷了3、4月的考驗后,整個行業在5月開始迎來反彈,各大頭部企業的業務數據也出現了明顯好轉。
順豐控股發布的經營簡報顯示,今年2~4月,順豐速運物流業務營收和業務量均出現了同比下滑。對此,順豐控股總結認為,國內部分城市因疫情實施封控,使其3、4月的業務量出現波動。5月,順豐速運物流業務量為9.02億件,同比增長4.4%,業務營業收入等關鍵指標均實現環比由負轉正,同比、環比雙增長。
從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申通快遞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4月,三家快遞企業的業務量均呈現同比下滑態勢。其中,韻達股份業務量下滑最為明顯,達19.37%。“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轉運中心及干線運輸受到限制,導致快遞量同比下滑。”申通快遞負責人在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對加盟網點而言,由于人員管控和運營限制,網點攬派能力大幅下降,日常經營壓力增加。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特別是5月,上海市郵政業開啟復工復產,圓通、韻達、申通的營收同比增速均明顯高于4月,在業務量方面,圓通和申通均恢復同比增長。其中,圓通完成業務量15.54億件,同比增長5.57%;申通完成業務量10.03億件,同比增長8.09%;韻達完成業務量14.85億件,同比下降7.88%,其業務增幅雖未轉正,但相較于4月,也有了大幅回升。
多家機構最新研報顯示,快遞物流行業已步入快速修復期,預計6月,全國快遞業務量有望恢復正常增長態勢,并對全年快遞業務量增速給予謹慎樂觀的判斷。對此,物流行業專家趙小敏也表示:“隨著國內物流保通保暢措施穩步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有序運轉,加之‘6·18’電商大促消費的刺激,快遞行業有望加速回暖。”
企業盈利能力得到修復
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雖有一定的波動,但不容忽視的是,單票價格已實現穩步上漲。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5月,快遞單票價格為9.44元,同比增長0.7%。在快遞重鎮義烏,單票價格為2.91元,同比增長9.1%。與此同時,多家快遞企業5月的單票收入同比增速也均有明顯提升。其中,圓通快遞產品單票收入為2.51元,同比增長23.24%;韻達快遞服務單票收入為2.49元,同比增長23.27%;申通快遞服務單票收入為2.55元,同比增長23.19%;順豐控股單票收入為15.45元,同比增長3.55%。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22年以來,“通達系”快遞單票收入之所以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一方面是受國內油氣價格持續攀升、分揀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帶動快遞單票價格的上漲;另一方面,去年快遞行業價格競爭激烈,致使同期單票價格基數被嚴重拉低。
“近年來,快遞企業深陷‘價格戰’的泥沼,特別是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快遞行業爆發的‘價格戰’空前激烈。以快遞重鎮義烏為例,2021年3月,該地區收件價格再度跌破1元,甚至出現0.8元發全國的‘屠殺’式降價。”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物流行業專家孔震指出,低價競爭給快遞企業帶來的傷害遠比想象中嚴重。在瘋狂的內卷中,各大快遞企業不堪其苦,凈利潤不斷收窄。
快遞行業無序的低價競爭,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在政策引導和持續治理的雙重作用下,2021年下半年以來,快遞行業低價競爭趨緩,快遞公司逐步擺脫“價格戰”的陰霾,單票價格呈現持續回升的良好局面。
隨著快遞業務單票收入逐步上調,多家快遞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恢復。2022年一季度,順豐控股和申通快遞實現了扭虧為盈;圓通速遞和韻達股份的營收分別為118.28億元、115.5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32%、38.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7億元、3.4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34.88%和52%;中通快遞調整后凈利潤增至10.5億元,同比增長34.9%。中通快遞集團首席財務官顏惠萍在此前表示,無序競爭導致價格下降的影響在逐漸減弱,公司已經在盈利上初見成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盡管快遞單價同比增速有明顯提升,但與疫情之前的水平相比,仍處于低位。以申通快遞為例,今年5月,其單票收入為2.55元,同比增長23.19%,但與2019年5月的3.03元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對此,部分快遞公司分析認為,未來整體單票價格或將保持相對平穩的狀態,除非受特別因素影響,部分區域或月份可能會出現少許波動。有不少證券機構表示,快遞單票價格已回歸合理區間,且未來還存在向上修復的空間,但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并不大。另外,從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的增長態勢來看,快遞行業盈利已經逐步向上,這也表明整個市場已走上良性競爭的軌道。
告別低價“內卷”
在政府監管的介入下,單一“價格戰”的競爭模式基本已告一段落,市場競爭策略從份額之爭轉向價值博弈,已成為頭部企業發展的新共識。
其實,在去年的業績報告中,順豐控股就強調,低價競爭已不再適應快遞行業的發展現狀,未來企業將不再以犧牲利潤換取規模的擴張。
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賴梅松也認為,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絕不是單方面的競爭,而是全鏈路的競爭。因此,快遞企業應打造出綜合物流服務能力的“護城河”,從領先優勢走向“絕對優勢”和“生態優勢”。
韻達股份在2022年發展戰略中也提出,“打價值戰,不打價格戰,既要增量,也要增潤”的發展目標,并表示要緊抓快遞行業環境發生拐點式變化的戰略機遇期,在獲享標準快遞價格修復市場紅利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服務領先和時效領先的優勢,將倉配協同、增值服務、綠色通道等作為核心大客戶開發、服務分類、產品分層的重要抓手。
“擯棄燒錢和低價策略后,如何取得新的競爭優勢,是快遞企業需要探索的方向。”在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看來,此前,快遞行業之所以難以打破“以價換量”的怪圈,其核心原因是服務嚴重同質化。要想破除這樣的“囚徒困境”,企業必須要打破“低價內卷”,進行自我升級。
目前來看,頭部快遞快運企業已紛紛開始調整競爭策略,發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原本的規模效應、網絡布局等基礎上,探索新的業務模式,豐富產品結構。比如,“通達系”推出時效類產品,并對基礎設施、轉運中心進行建設、升級等;順豐控股、京東物流等投身于智能科技等領域,向冷鏈、跨境、同城、供應鏈等多業務領域和細分市場布局。
不僅如此,部分快遞物流企業還跨界布局汽車后市場等領域。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快遞企業而言,打破固有模式并從自己的“舒適區”走出來,延伸拓展物流或其他多元化業務,有助于企業挖掘更多的盈利空間。
此外,在服務分層上,頭部物流企業也針對不同的快遞需求,提供不同的個性化服務,以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比如,圓通速遞上線了“圓準達”,中通快遞推出了“尊享件”。在今年“6·18”大促期間,各家企業更是就履約和交付能力暗中較勁,通過數字化和大數據手段,提升物流時效性,而順豐、京東和菜鳥也通過多種方式,強化“送貨上門”服務力度,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在物流行業專家孔震看來,“6·18”電商大促對快遞企業是一次練兵,也是一次行業升級之戰。快遞企業在此次“6·18”的比拼中,也釋放出行業競賽已經進入“下半場”的信號。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絕不是單方面的競爭,信息化程度高、智能協調效率高的快遞企業將更具競爭力。
行業加速集約化發展
隨著快遞行業從份額之爭逐漸轉向綜合服務之爭,對于快遞物流企業而言,避免重復建設,優化管理、提升效益,已成為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的關鍵戰略。因此,在行業景氣度逐步恢復的當下,頭部企業的收購兼并動作開始頻現。
今年6月,多筆物流資產的收購整合即將收官。其中,德邦股份發布公告稱,京東集團控股的宿遷京東卓風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已收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具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不實施進一步審查決定書》,標志著京東收購德邦快遞股份案正式進入交割階段。與此同時,京東智能產業發展管理集團對中國物流資產控股有限公司的收購也接近尾聲。
6月7日,公路貨運行業IoT SaaS服務商G7物聯與易流科技宣布合并,并已完成首階段業務整合。在業內人士看來,雙方的強強聯合,對于正從“汗水物流”向“智慧物流”轉型的公路運輸行業而言,可謂是一大利好,也給智能物流發展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與此同時,國家政策層面也進一步支持鼓勵符合條件的商貿物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上市融資、聯盟合作等方式優化整合資源、擴大業務規模,開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關于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有關工作的通知》等多個綱領性文件,都對建設現代流通網絡、統籌加大對物流樞紐和物流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縣域快遞物流資源整合、推動建設一批產銷冷鏈集配中心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以預見,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快遞物流行業將進一步向集約化和專業化發展,未來頭部企業的收購兼并動作將會更加頻繁,市場格局將會進一步優化,從而推動行業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孔震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內,快遞行業將呈現多種態勢:一是快遞行業將加速資源整合,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綜合性快遞物流企業;二是隨著產業鏈、供應鏈的快速發展,高時效的供應鏈將推動快遞公司加速向綜合性服務平臺轉變,即基于數字化產業鏈物流需求,提供高效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三是在大平臺、統一的物流監管政策背景下,數據開發、技術共享將成為現實。未來,物流數字化、智能化將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等待挖掘。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7-06 11:05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7-06 11:05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