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11家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企業名單出爐
我國汽車行業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方面再進一步。
前不久,為引導汽車生產企業履行生產者責任,按照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印發的《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要求,經企業自主申報、地方工業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門推薦、專家評審,遴選出了包括吉利、陜汽、一汽和東風在內的11家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企業。據悉,此次試點期限為兩年。根據此前試點方案提出的目標,通過試點工作,將樹立一批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標桿企業,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實施模式。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指將生產者對其產品承擔的資源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既是國家政策的要求,也是汽車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對于汽車產業來說,此次試點具有重要意義。一直以來,我國汽車產品回收再利用行業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報廢回收拆解流程不規范、不環保以及報廢汽車的回收再利用率偏低等,在產生環境污染的同時,還有嚴重的安全隱患。假使退役電池處置不當,可能會出現燃爆風險,電池在發生內部或外部短路情況下,正負極會產生大電流導致高熱,引起正負極燃燒;還有腐蝕隱患,電解液為有機易揮發性液體,與空氣中水分反應會產生白色有腐蝕性和刺激性的氟化氫煙霧。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之一,便是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不完善,汽車生產企業沒有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擔負起產品全生命周期責任。不少汽車生產企業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使用了一些無法回收或拆解困難的廢舊材料或零部件,給回收再利用工作帶來了困難,也導致了資源浪費。
如果生產者延伸制度能貫徹落實到位,那么汽車企業不僅會統籌考慮原輔材料選用、生產、包裝、銷售、使用、回收、處理等環節的資源環境影響,深入開展產品生態設計,而且還將積極使用再生原料,實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從而加強對上游原材料企業的引導,助力汽車全產業鏈實現綠色循環發展。此外,汽車回收再利用產業也將因此得到進一步規范,生產企業將通過自主回收、聯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規范回收廢棄產品和包裝,直接處置或由專業企業處置利用。這將有助于完善報廢汽車、廢舊零部件、退役動力電池回收網絡及管理體系,推廣回用件、再制造件的使用,提高退役電池梯次利用,提升報廢汽車再生資源利用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進一步強化生產企業的信息公開責任,將產品質量、安全、耐用性、能效、有毒有害物質含量等內容作為強制公開信息,面向公眾公開,那么還會起到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宣傳推廣及輿論引導作用,讓更多消費者和利益相關方加入到推動汽車產品回收再利用的工作中來。
站在更高層面來看,加強落實汽車領域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也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著力點。此前發布的《工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就強調,要加強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圍繞電器電子、汽車等產品,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筆者衷心希望,通過試點,我國汽車產業能盡快形成易推廣、可復制的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施模式,并在全國范圍內普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汽車全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量,為構建循環經濟社會貢獻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9-07 14:56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9-07 14:56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