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3個月走低!中國重卡市場仍未走出谷底如何應對?
截止到5月底,中國重卡市場連續13個月走低,持續下降,仍未走出谷底。今年1~5月,我國累計銷售重卡32.5萬輛,比上年同期的88.7萬輛下降63%,減少了56.2萬輛,可謂哀鴻遍野。無論是整車企業,還是關鍵總成企業,抑或是零部件配套企業,不少都處于干三休四或輪流倒休狀態。甚至有部分企業開始裁員或輪流待崗,被迫等待市場回暖。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既有當下疫情的沖擊,也有去年重卡國六實施提前消費的因素,還有去年年底為沖擊銷量指標經銷商積壓了大量庫存等。對此,行業專家們有各種分析論證,比較客觀中肯。
不過,筆者想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目前重卡市場的狀況,希望有助于行業正確理性地采取相應措施,積極應對當前現狀,以渡過難關,使將來能夠穩定快速持續發展。
一、當前重卡市場憂多喜少是多年積累造成的
1.重卡市場過去的高速增長受益于宏觀經濟和市場需求。
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拉動中國經濟飛速向前。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中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構成比重分別為28%、48%和24%;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2013年,上述3個產業比重分別為9%、44%和47%;到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7.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4%,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3%。
由此可見,第三產業比重在穩步上升,第二產業比重較為平穩,第一產業的占比呈逐年縮小趨勢。當然,各個產業的絕對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比重變化更大。也就是說,在第二產業快速發展的30年中,由于市場需求大(有幾個時間段甚至是賣方市場),重卡行業一路狂飆,從1990年的年產銷量3萬余輛,發展到2020年的162萬輛,增長了50多倍。
伴隨著市場的高速增長,除了原有國家建設的重點企業一汽、東風、重汽、陜汽、上汽紅巖之外,又加入了福田汽車、華菱汽車、大運汽車、北奔重卡、徐工重卡、三一重卡等新軍。國家、地方、民間均投入了大量資金和資源,很多企業因此快速成長起來,成為地方的主要稅收來源和解決就業的重要支柱。在發展過程中,雖然遇到過幾次市場低潮,但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以及國家出臺的眾多有力政策的支撐下,不少企業有驚無險地渡過難關。
2.重卡市場爆發式高增長難以持續。
筆者認為,過去30年中國重卡市場發展過程中雖然有比較激烈的競爭,但還沒有到白熱化程度,整個行業尚未進入優勝劣汰、大浪淘沙的局面。
然而對企業而言,不可能每次都靠政府幫助、靠政策救市渡過難關。如果落后生產力不能及時淘汰,就會和先進生產力搶奪資源、資金、人力、物力等,從而會遏制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壯大。
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汽車工業的進步,重卡性能在不斷提升,車輛壽命逐漸延長,再加上物流管理的智能化、智能駕駛運輸效率的增加、無人駕駛的發展應用等,都使得車輛產銷量會逐年減少。僅靠國內市場的拉動,已不可能消化重卡年產銷160萬輛以上的龐大產能。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重卡行業目前年產能遠超200萬輛。以美國為例,其國土面積和中國差不多,而重卡的年產銷量正常年份是30萬輛左右;即使在排放標準升級年份,也不超過50萬輛。
3.出口和新能源重卡逆市上揚是亮點。
在整體市場斷崖式下滑的不利形勢下,新能源重卡卻逆市增長。今年1~5月,新能源重卡銷量為7677輛,同比大漲488%,成為重卡市場中的最大亮點;新能源重卡的滲透率占重卡總量的2.4%,創歷史新高。
此外,雖然今年國內重卡銷量低迷,但出口卻在增長,成為重卡行業的另一個亮點。今年1~4月,我國重卡出口23663輛,同比增長21%,與1~4月重卡銷量同比下降62%形成鮮明對比,而且具有較大潛力,有繼續增長的空間。
可以參考比較工程機械的重要產品挖掘機。今年1~5月,同樣是在國內市場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出口42236臺,同比大幅增長75.7%。挖掘機和重卡都屬于基本建設項目的重要生產資料,國產重卡同樣具有比較強的性價比競爭力和擴大國際市場的潛力,希望下半年重卡出口有更佳的表現。
綜上所述,雖然今年上半年還沒有結束,但重卡市場總體憂多喜少,而且是多年積累造成的,并非短期之內造成市場巨變。
二、下半年重卡市場預測和明年展望
1.利好因素將助力下半年重卡市場回暖。
今年上半年重卡市場一落千丈已成定局,從目前的情況看,上半年銷量不會超過40萬輛。而2021年上半年重卡銷量是104.5萬輛,相差六成多。
不過筆者認為,今年下半年重卡市場會好于上半年,因為最近一些利好因素開始顯現。一方面,上半年疫情一度較為嚴重的西安、長春、深圳、蘇州、上海、北京等地疫情逐步消除或大為緩解,作為全國經濟龍頭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經濟逐步回歸正?;?,這對于國民經濟的恢復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另一方面,國家連續出臺各種救市政策,包括重大基本建設項目開工、減少稅收、發放補貼資金等,穩定經濟大盤的目標堅定明確。此外,5月下旬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運行在合理區間,為下半年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營造了良好環境。
不過,即使下半年重卡市場有所好轉,也不太可能出現倒三七開的情況(即上半年完成30%,下半年完成70%)。較大的可能性是,下半年銷量約在60萬輛左右,平均每月10萬輛。筆者認為,真正的拐點將出現在二季度末,高峰期在四季度,全年銷量大概率最多在100萬輛左右,低于2021年上半年的104.5萬輛。
2.明年市場將好于今年。
至于明年上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會有很大不同。明年將會和往年一樣,出現前高后低的態勢,這主要是因為今年國家各項積極政策的效應會延續到明年上半年。此外,今年整車生產企業產量也處于相對低位,供應市場的量明顯減少,使得市場消化了去年積壓的渠道存量。加之明年是“十四五”的第3年,根據“五年計劃”慣例,第3年往往是高峰的一年,因前兩年著眼于項目計劃完善、籌備資金資源、理順基礎工作,所以第3年是關鍵的承前啟后的一年。因此,行業應有充分信心,明年重卡市場將好于今年,產銷量將穩定地重新登上100萬輛大關。
不過在未來10年之內,恐怕很難再出現2020年重卡年產銷量162萬輛的盛況。
3.要放棄依靠政府投資拉動經濟的非市場行為,擺脫困局的思想。
從“三駕馬車”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的情況可以看出,近幾年來投資拉動對GDP的貢獻逐年下降,而消費占比卻逐年上升。這是一個健康的態勢,表明消費的市場行為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所以重卡行業不能像過去那樣一味依靠政策,要主動放棄多年形成的依靠政府投資拉動經濟的非市場行為來擺脫當前困局的思想。
筆者近幾年數次指出,2023年到2026年將是中國經濟大調整(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階段,只是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沖突等突發事件導致這個階段略有提前。
三、對重卡企業中近期發展的建議
1.根據中長期重卡市場趨勢走向,重新制定、及時修改調整近期的計劃和措施。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只有采取果斷及時的決策,企業才有可能在近幾年的市場低潮或經濟調整期中輕裝上陣、渡過難關,絕不能寄希望國家繼續不斷地出臺政策救市。畢竟,靠政策救市是不可持續的。未來幾年將是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時期,也是國家和企業調整發展戰略和策略的重要時期,建議企業把重心放在積極主動地自我調整上來。
2.加大加快新能源汽車戰略的實施。
目前,新能源重卡正處于如火如荼的快速發展階段,無論是整車企業還是關鍵總成企業,都面臨重新洗牌的危機,過去領先并不等于今后依然領先。這是因為新能源重卡,無論是整車還是關鍵總成零部件,都和傳統燃油車有很大不同,不管是車輛或總成的結構形式還是技術狀態,甚至是商業模式,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給傳統領先的企業帶來了挑戰,給原先后進的企業甚至新入圍的創新企業帶來了機遇和可能。因而,領先和落后在當下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惟有立即行動,把目光放在5年、10年之后,而不能等若干年后再采取行動,等新能源重卡滲透率超過50%后,才把新能源汽車戰略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到時會悔之晚矣。必須杜絕當下簡單的隨聲附和、行動滯后,或投入人力物力資源不足,而導致失去先機。
3.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在國家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提倡升級換代的國策推動下,近年來中國重卡質量和性能有了很大提升。無論是性價比、競爭力,還是品牌影響力,都有了長足進步,對國際市場的開拓也在不斷取得進展。但對比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出口,重卡行業顯然還有差距,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筆者認為,除了重卡企業自身要繼續提升產品品質、性能,進一步加強性價比的競爭力之外,還要在商業模式上進行突破,采取各種措施解決國外用戶的后顧之憂,做好售后服務工作,學習工程機械行業的經驗和教訓,搶占一切可能的國際市場。
4.利用市場調整的時機,加強研發創新,除了研發新產品,還要重視改進完善老產品,追求細節人性化。
筆者一直認為,中國用戶是世界上最好、最寬容的用戶,能夠寬容新產品的不完美、不完善,允許產品制造者去改進提升,勇于試用新產品。可以說,中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與寬容大度的用戶群體形成的巨大市場有最直接的關系。但國際不同于國內,現在的新一代司機也和過去的老司機由于時代不同而導致使用習慣以及方式方法態度的不同。這些變化和差異,制造者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按照新一代消費者的新要求、新態度來提供相適應的產品。
5.苦練內功,打造有自身特點的企業文化,堅定員工信心。
過去,很多企業抓住了中國改革創新發展的機遇,順勢而上,規模不斷擴大。在總體形勢大好的局面下,生產經營狀況的良好掩蓋了管理上的不足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薄弱。在當下重卡市場一落千丈、斷崖式下滑的情況下,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的好壞對企業的影響就十分巨大了。開工不足使企業蕭條,虧損導致員工信心不足,工資獎金的大幅減少使員工人心惶惶,對企業前程產生動搖……以上種種,不一而足。這些實際都是表像,其實質還是管理和企業文化的薄弱。如果能夠通過扎實有效的管理,提升效率,減少損耗,杜絕失血點(無論是管理不善不嚴謹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效益流失),從而使員工能夠清晰明確地理解困難是暫時的,眾志成誠,堅定信心,與企業同甘苦共進退;上下統一認識,全體員工團結起來,頑強拼搏,積極應對,那不久的將來,企業依然會挺立潮頭,乘風破浪。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相信經過大浪淘沙,經過陣痛甚至生死考驗,全身心地致力于改革創新,順利度過經濟調整期的重卡行業企業,一定會更加強大,成長為世界重卡行業的主力軍。
(作者李大開系中國齒輪和電驅動專業協會名譽會長、中國汽車咨詢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6-21 10:23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6-21 10:23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