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聯合采購 2028年量產全固態電池!
1月27日,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發布了針對純電動車型和智能互聯移動出行業務的2030年共同發展路線圖。聯盟計劃未來五年,在電動化領域投資2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30億元),同時計劃到2030年推出35款全新純電動車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聯盟2030戰略及投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共同”,也就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推進轉型。“三家公司制定了面向2030年的共同路線圖,針對未來的電驅化和互聯項目進行共同投資。此項投資是任何一家都無法單獨完成的。聯盟成員將一起為新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改變,從而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聯盟主席盛納德表示。
為此,聯盟計劃推出五個跨品牌共享的純電動車型平臺,選擇共同的電池供應商,并為旗下車型搭載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投資超1600億元,五大電動汽車平臺共享
在電動化領域,聯盟成員可謂是最早一批的先行者,其中雷諾和日產重點聚焦純電動路線,而三菱主打插混路線。從2030戰略來看,今后聯盟的重心將放在純電動路線上。
截至目前,聯盟在電動化領域的投資已超過100億歐元,純電動車型銷量則超過100萬輛。未來五年,聯盟計劃在電動化領域投資230億歐元,以獲得加速發展。同時計劃到2030年,推出35款全新純電動車型。其中,90%的車型將基于五個跨品牌共享的純電動車型平臺生產,覆蓋核心區域的多數主要市場。
具體來看,這5個平臺分別是CMF-A EV平臺、KEI-EV平臺系列(微型車)、LCV-EV平臺系列、CMF-EV平臺、CMF-BEV平臺。5個平臺適用的車型各不相同。
其中,CMF-A EV平臺適用于低價純電動車,用于生產全新達契亞Spring。KEI-EV平臺用于生產超緊湊純電動車型。LCV-EV平臺用于生產雷諾Kangoo和日產Town Star車型。
至于CMF-EV平臺則較為重要,將用于生產日產全新純電動跨界SUV Ariya,以及雷諾Megane E-Tech Electric。這是聯盟成員新一代純電動車型的基準平臺,搭載了全新高性能電機和超薄電池。到2030年,將有超過15款車型基于CMF-EV平臺生產,年產能超過150萬輛。
最后一個值得關注的是CMF-BEV平臺,它是緊湊型純電動車型平臺,將于2024年推出。基于該平臺推出的純電動車型續航里程可達400公里,預計每年將生產25萬輛雷諾、Alpine以及日產品牌車輛,其中包括雷諾R5和日產新款緊湊型電動車。
電池聯合采購,2028年量產全固態電池
在電動汽車中,作為核心部件的電池至關重要,占到電動汽車成本的4成左右。為了控制成本,聯盟計劃采取聯合采購的方式,在核心市場上為雷諾和日產選擇共同的電池供應商。
通過選擇同一供應商來實現規模效應,并加大技術創新,聯盟計劃到2026年,使得電池成本降低50%,到2028年降低65%。按計劃,到2030年,聯盟將在全球主要生產基地擁有總計220 GWh的電池產能。
另外,在前沿技術研發方面,聯盟瞄準了全固態電池。該項目由日產負責,而聯盟計劃在2028年中期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并將電池成本降至每千瓦時65美元,以實現純電動車型和燃油車型的成本平價。事實上,根據日產此前提出的計劃,其將于2024年左右在日本橫濱建造全固態電池的試點工廠,并于2028年推出搭載全固態電池的純電動車型。
充電基礎設施方面,聯盟正在與戰略合作伙伴合作,提供公共充電服務。其中,Mobilize Power Solutions可向B2B客戶提供完整的端到端服務;聯盟旗下電動出行服務供應商Plug Surfing與Ionity公司達成了一項協議,將允許客戶以優惠的價格在歐洲享受Ionity公司提供的超快速充電網絡。此外,聯盟還在推進電池的回收再利用。
1000萬輛汽車搭載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除了電動化外,智能化也是聯盟2030戰略的重要板塊。通過共享平臺和電子設備,預計到2026年,聯盟旗下將有45款、超過1000萬輛車搭載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截至目前,已有300萬輛車通過數據交互接入聯盟云端。到2026年,每年將有超過500萬聯盟云端系統交付使用,2500萬輛汽車接入聯盟云系統。聯盟將成為全球首個在量產車型中引入谷歌生態系統的廠家。
另外,聯盟正在開發通用集中式電氣與電子架構,它能將電子硬件和軟件應用程序整合在一起,以提供最大效益和最佳性能,該項目由雷諾主導。到2025年,聯盟將推出第一款完全由軟件定義的汽車,從而提高汽車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的OTA性能。借此,用戶可獲得個性化的體驗和全新的增強服務,降低維護成本,而車輛轉售價值也將有所提升。
“由軟件定義的汽車能夠與連接的對象、用戶和基礎設施進行通信,為聯盟開辟新的價值領域。”聯盟表示。事實上,聯盟的想法與大眾集團、特斯拉等頗有相似之處,也就是說,未來要把軟件和服務打造成新的收入來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1-28 16:26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1-28 16:26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