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格點評:信貸“低迷”對鋼需影響幾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宏觀數據:
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0.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6.98萬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個百分點。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188億元,同比多增649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億元。
蘭格點評:
4月份,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國內外市場需求總體偏弱及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6%,同比降幅比上月擴大1.1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3.8%,同比降幅比上月擴大2.0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7%(詳見圖1)。對于國內制造企業來說,雖然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下降有利于國內制造企業的生產,但訂單不足和盈利較弱的問題對企業的生產形成制約,從而影響制造企業用鋼需求的釋放。
從4月份金融數據來看,信貸和社融呈現了均呈現了“低迷”的態勢,4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額同比略有多增,但環比暴減,成為今年的單月新低;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同比有所多增,環比也呈暴減態勢(詳見圖2);狹義貨幣(M1)同比增速略有回升,而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延續下滑態勢(詳見圖3)。一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額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均呈現連續超出市場預期的局面,而4月份卻也超出預期的大幅回落,貸款和社融端的“大起大落”態勢較為明顯。從貸款端來看,4月份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延續強勁態勢,占到了總體增量超九成,表明政策引導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而居民的中長期貸款呈現減少態勢,表明居民對于經濟預期相對較弱,消費和投資熱情明顯不足。而從社融端來看,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萬億元,其中對于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431萬億元,同比多增729萬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呈現了同比少增,而政府債券凈融資同比多增的態勢,表明社融端貸款結構呈現動態調整的態勢。
當前,國際形勢依然錯綜復雜,歐美維持預期加息節奏,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依然存在。今年以來,宏觀政策靠前協同發力,財政貨幣政策聚力于擴大內需,圍繞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力提效,政府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帶動作用正在進一步加強;推動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多項政策效果開始顯現,投資對工業制造業生產的帶動作用將日益明顯,5月5日國常會指出,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同時會議審議通過了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雖然4月份PMI指數較大幅度回落,但不改變經濟持續回升的大趨勢。但對鋼材市場來說,制造行業用鋼需求的減弱通過產業鏈反饋到了市場成交端,社會庫存端,鋼廠庫存端和供給生產端。同時由于基建用鋼需求的釋放不足,以及房地產用鋼需求的明顯拖累,終端采購需求乏力日漸突出。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指出國內經濟運行好轉的背景下,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結構性政策工具“有進有退”,信貸增長“合理平穩”,同時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因此,年內貨幣政策可能更加關注對于信貸結構的動態調整,同時也會更加注重對于薄弱領域的信貸支持。目前貨幣信貸的“低迷”將對鋼需產生明顯的短期效應,制造用鋼需求將受制于企業訂單不足和微弱效益的雙重擠壓,基建用鋼需求將受制于專項債帶動效果減弱和項目施工進度不佳的雙重制約,房地產用鋼需求也將受制于房地產項目有效施工不暢和新開工不足的雙重拖累。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資訊排行榜
-
2023-05-12 11:08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科技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5-12 11:08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