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快資訊:油品進出口配額發放一松一緊
商務部日前下發2023年第二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配額總量為11182萬噸。至此,前兩批共計下發13182萬噸,同比去年前兩批下降18.5%。
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批傳統地煉和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下發總量均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傳統地煉方面,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進下,三年來共計淘汰落后產能2696萬噸,削減進口原油配額1300萬噸,占比由2020年的71%降至今年的56%。隨著傳統地煉產能趨于穩定,未來進口原油配額下降空間較為有限;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方面,除恒力下發比例已過90%以外,浙石化和盛虹目前僅下發50%,下半年仍有約2900萬噸的增量空間,故后期民營大煉化占比仍有望小幅反彈。
“從下發比例看,2023年前兩批進口原油配額落地后,整體下發比例雖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大體趨勢基本符合前期規律。”金聯創燃料油分析師周密表示。
(資料圖片)
周密指出,整體來看,經歷了前幾年的新舊產能更迭,今年進口原油配額下發趨勢仍有一些新變化。“比如,傳統地煉趨于平穩,民營大煉化漲幅放緩,兩者占比保持在六四分水平。未來1-2年,待山東裕龍島項目全面投產后,民營大煉化梯隊仍有望收獲千萬噸級配額增值,屆時四家民營大煉化或將斬獲近億噸原油配額,而傳統地煉雖然總量趨穩,但市場占比或將再度下滑。”
在進口原油配額收緊的同時,成品油出口配額則大幅增長。今年首批出口配額總量為1899萬噸,同比上漲599萬噸,各出口主體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有不同程度增長,與“十四五”初期出口政策大力收緊時期相比較,近來趨向放松。進口原油配額和成品油出口配額也整體呈現一松一緊。
在“雙碳”目標要求下,“十四五”以來煉油行業調整力度不斷加深。同時,2020-2021年全球疫情形勢嚴峻,導致外部需求萎縮。多重因素影響下,成品油出口配額告別正向增長。
數據顯示,2021年出口配額急劇下降,降幅超30%,2022年出口政策前緊后松,前三季度也在保持緊縮趨勢,第一批至第三批下發量降幅進一步擴大至40%。2022年年底,考慮到提升經濟穩定外貿、調節疫情內需疲弱等因素,商務部集中追加兩批配額,且最后一批數額較大,大幅提升后總量基本與2021年數量持平,同比僅微跌0.9%。
“雖然2022年的出口配額仍略有下降,但可以看出政策收緊的程度已有所放緩。進入2023年,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去年四季度的趨勢,首批配額同比大漲近五成也驗證了這一點。”金聯創成品油分析師徐鵬表示,由于近兩年配額下發批次、數量變化較大,全年數量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徐鵬預計,按照“十四五”期間原有出口壓減的政策保持不變的原則以及適度放松緊縮力度的趨勢,今年全年配額不高于2022年的3725萬噸,下發總量或接近3700萬噸。“若穩外貿仍是重要發力點,不排除進一步放寬出口的可能性,屆時有望超過2022年水平。綜合兩種可能性來看,預設2023年配額指標的區間將在3700-4000萬噸范圍內,后期將有1800-2000萬噸的配額可以發放。”徐鵬指出。
業內人士表示,從全年看,今年揭陽、盛虹兩大煉化已經正式投入運行,按照負荷平穩的情況預估,將為2023年貢獻大約1300萬噸成品油資源。同時,國際原油脫離高油價,疊加疫情影響明顯降低,國內油企運行有望回歸平穩,整體負荷大概率回升,進一步帶動產量增長。
徐鵬認為,隨著經濟等方面的優化政策出臺,2023年有望成為疫情后的復蘇之年,但與成品油產量相比,在恢復速度及程度上或有所不及,出口有望調節國內基本面矛盾,并助力出口油企創效增收,同時對國內油市產生正向調節作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保排行榜
-
2023-02-10 13:57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保熱門推薦
-
2023-02-10 13:57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