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積極建設集團公司創新型企業紀實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史,就是一部自主創新、持續創新的科技進步史。大慶油田依靠科技自立自強,加大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力度,加快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步伐,建成了我國陸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創造了領跑世界的陸相油田勘探開發奇跡。
【資料圖】
“第一動力”強勁持久,帶來科技創新碩果滿枝。開發建設60多年來,大慶油田累計取得科技成果1.1萬余項,其中國家級114項、省部級1077項,特別是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次、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次,扛起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責任使命。
理論技術迭代創新,關鍵核心技術領跑世界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大慶油田踐行集團公司“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能源與化工創新高地”的目標要求,積極攻堅新領域、迎戰新問題,支撐集團公司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全力服務國家能源安全大局。
勇闖非常規資源“無人區”。在國內外沒有成功開發先例的情況下,2021年,大慶油田主動打響大慶古龍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科技攻堅戰,初步構建原位成藏理論。這是繼陸相生油理論之后,大慶油田對油氣地質理論的又一重大貢獻。同年8月,國家能源局批復設立了大慶古龍陸相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國家級示范區。目前,該示范區建設正全面快速推進。
勇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術“天花板”?!笆濉币詠恚髴c油田創新特高含水后期儲層動態非均質理論及控水提效技術,長垣水驅自然遞減率和年含水上升值再創新低;建立二、三類油層同步化學驅開發新模式,拓展化學驅地質儲量2.5億噸;研發聚驅后無堿中相自適應堵調驅體系并現場投注,實現技術迭代升級。截至2022年底,大慶主力油田采收率達到55%以上,三元復合驅年產量突破400萬噸,使我國成為世界唯一大規模工業化應用三元復合驅的國家。
勇占川渝多類型油氣“新陣地”。進入“十四五”,大慶油田在川渝流轉區塊深化氣藏成藏富集規律認識,形成儲層定量地震預測技術,自主攻關酸壓改造工藝,有力支撐川渝探區探明儲量提交,獲得4項集團公司勘探重大發現獎。特別是川渝頁巖油獲得重大突破,拓展了頁巖油勘探領域,實現了四川盆地勘探歷史性突破。
體制機制獨具特色,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大慶油田按照集團公司“加快改革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的要求,深化改革、大膽實踐,不斷完善配套制度措施,構建獨具特色的體制機制,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在管理體制上,2022年,大慶油田成立科技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油氣和新能源、軟科學技術委員會,構建起三級組織管理架構和“三位一體”的研發體系,實現了創新體系優化提升。
在科技項目上,以集團公司科技項目完全項目制管理為指導,大慶油田探索實施課題制管理方式,通過選聘、放權、獎勵等一系列舉措,極大地激發了一大批課題長和課題組的攻關熱情與創新潛能。同時,大慶油田通過“揭榜掛帥”,形成新型攻關模式。
精準激勵科研人員,健全人才“生聚理用”機制。進入“十四五”,大慶油田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突出貢獻獎、基礎研究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的獎勵力度,讓有為者有位,打造科技人才專屬榮譽表彰品牌。實施“石油科學家、石油名匠”培育計劃等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引進高端人才9人,全面推廣普及“雙序列”改革,為油田培育出一批優秀人才和團隊。
大慶油田持續深化科技創新機制改革,讓項目、人才、資金都充分活躍起來。“十三五”期間,大慶油田承擔的國家專項、集團專項得到驗收專家的一致好評,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從年均40項上升到130多項。
構建開放創新生態,發展活力持續提升
大慶油田堅持放眼全球、瞄準前沿,構建起富有活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在加大投入力度上,大慶油田全面落實全成本預算、核算,2022年制定并發布了《科技項目經費管理實施細則》。截至目前,大慶油田已建成1個國家能源陸相砂巖老油田持續開采研發中心、10個國家和行業級實驗檢驗中心、5個集團公司試驗基地、5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頭申建了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在高端技術交流上,近兩年,大慶油田組織開展“百年油田提高采收率論壇”“陸相非常規資源技術研討會”等高水平學術交流會,拓寬了科研人員的視野和思路。
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工作上,去年10月,大慶油田成立提高采收率分委會(SO/TC67/SC10),并承擔秘書處工作。這是我國首次在油氣勘探開發核心領域承擔國際標準化技術組織工作。
在科技成果轉化上,2022年,大慶油田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專職機構,注重研發與生產之間的協同布局。薄互層地震波阻抗反演(Z反演)、化學驅提高采收率等勘探開發技術,網安天目、套損預警及調控系統等信息化軟件,均已在油田外部進行商業化推廣,實現了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創效和高科技產業發展。
共享智能數字化,信息化建設長足發展
大慶油田信息化建設緊密圍繞打造“共享中國石油”目標,推動數字技術和油氣生產深度融合,數字油田建設全面提速,應用領域不斷延伸拓展。
目前,大慶油田已完成6.4萬口油水井數字化改造,3913座聯合站實現集中監控,推動了生產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變革,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正在加速為老油田的高質量發展賦新能。
2019年,大慶油田率先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IPv6生產專網,全面應用高性能計算云中心,兩地三中心云體系年節省運維費用2800余萬元,降本增效成果顯著,數據資源向價值資產持續轉化,網絡安全防線提檔升級。
目前,大慶油田已建成油田智慧指揮系統和作業區生產管控系統,開展慶新油田智能化建設和非常規資源數智化建設,油氣生產物聯網建設全面提速,工程建設信息化平臺扎實推進。同時,大慶油田建成了勘探與生產技術數據管理系統、油氣水井生產數據管理系統,自主承擔建成了地理信息系統、采油與地面工程運行管理系統和高效應用工程技術一體化平臺,自主研發出9款高性能軟件并實現商業化推廣。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保排行榜
-
2023-08-24 08:08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保熱門推薦
-
2023-08-24 08:08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