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露天煤礦:培育創新沃土讓“智變”賦能“質變”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 通訊員曾凡起報道 3月22日,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礦又一實用新型專利“鉆渣導流裝置和鉆機總成”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充分取代了孔爆破作業人工護孔這項勞動強度大且粉塵危害嚴重的工作,在提高了鉆孔效率的同時有效保證了鉆孔質量標準化,為后續的爆破作業創造了良好條件。這是該公司今年獲得的第2件專利,還有12件專利申請已經遞交國家知識產權局。豐碩的創新成果得益于該公司將創新作為驅動企業發展的引擎,實現了科技創新與提質增效的雙豐收。
作為集團公司建設“智慧、無人、綠色、零碳”礦山試點單位,2020年以來,該公司與國內多家知名的科技、工業、制造業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圍繞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積極開展項目科研攻關,先后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實用型專利26件,發明專利2件,其中“煤倉清理機器人”和“百噸級純電動交流傳動礦用自卸車”2個項目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分別在解決冬季儲煤筒倉凍粘堵問題和礦用運輸設備電能替代等技術領域填補了國內空白,“自卸車無人駕駛技術研究”更是獲得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電力科技成果金蘋果獎,成功讓一批適應企業需求、市場需求,具有市場交易價值的科技知識產權取得新突破并得到推廣應用。
為了激勵員工自主創新,該公司專門制定了《南露天煤礦科技工作及員工科技創新管理規定》,不僅對創新項目進行全周期跟蹤管理,更讓其成為技術工人晉升的有力憑證,創新的種子迅速在全礦范圍內生根發芽。近年來,該公司先后成立了以攻關輸煤系統為主的職工創新工作室,和專攻輸巖系統的黨員創新工作室。兩個工作室共吸納了近31位專業骨干,組成了強大的技術攻關陣容,成了技術創新、小改小革的前沿陣地。技術專家們結合生產實際大展拳腳,先后征集、立項了93項創新課題,其中12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攻克了膠帶跑偏撒料、電機液力耦合器換代等行業技術難題,在解決控制物料粘堵、五項保護可靠、控制粉塵大漏料嚴重等重點工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幾年間創造經濟效益近3000萬元,同時每年可節約生產、維修、設備、人工等各類成本合計約726.3萬元,減少高強度、高粉塵危害人工約6570次/年,僅2021年兩類膠帶系統實動率便較同期增長超310小時,安全和經濟成效顯著。
“今年,輸巖系統單月起步剝離總量創近十年新高,這都得益于我們大膽實行的一次創新實踐——MMD破碎機自主修復組裝技術,讓破碎機組修復工期較以往同比減少45%,每次修復更是可降低成本約150余萬元?!比虆⑴c這項改造的機電專家趙強語氣中難掩自豪,“這項技術始終由英國供貨商壟斷,由于其復雜的焊接工藝和特殊的修復材料,對該型號破碎機進行自主修復并組裝當時在國內都屬首例,我們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過程雖然艱難,但結果令人振奮。該項專利有效破解了破碎機修復工期長、修復費用高昂等制約生產的難點問題,不僅讓我們變被動為主動,更為同行業露天煤礦破碎機組在自主運維問題上提供了經驗。
聚焦“雙碳”目標和綠色轉型升級,該公司以減人提效、降排減碳為主線,深刻聚焦煤炭行業低碳技術、少人、無人智慧開采技術,在自卸車無人駕駛、挖掘機遠程控制、膠帶機無人值守、換電礦卡等智慧化項目的創新上,始終走在同行業的前列,充分形成了上下聯動、橫向協同、合力共建的智慧化礦山新業態。“我們將加快部署智慧礦山升級布局與跨行業協作和融合創新,匯聚起行業上下游力量,使領先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與礦山進行深度覆蓋與融合,力爭凝練出具有國家電投特色的智慧化礦山模式?!睂τ诘V山智慧化的發展前景,礦長趙明磊信心滿滿。
責任編輯:張立寬
關鍵詞: 露天煤礦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