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家單位在北京發起成立“互聯網+”聯盟
12月3日,“互聯網+”聯盟在京成立,并舉行第一次成員大會暨第一次理事會。該聯盟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共同指導,由TD產業聯盟會同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發起成立。
大會現場授予TD產業聯盟、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信通院、中船重工、海爾、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百度、航天云網、浪潮、中科金財等25家理事單位發起人證書。并授予阿里巴巴、騰訊、中糧集團、東軟集團、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16家成員單位發起人證書。
大會提名并通過了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陳錄城任首任成員大會主席,審議通過了《聯盟章程》和《聯盟2019年度工作計劃報告》,提名并審議通過了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紀武任聯盟首任理事長,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任秘書長,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宋茂恩、信通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副所長徐志發任副秘書長,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李士龍、北京郵電大學王文博副校長任監事。首任理事長中船重工副總經理何紀武、顧問委員會代表航天科工總工藝師符志民分別做了大會發言。
“互聯網+”聯盟以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為目標,大力拓展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發展,將成為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
漏洞仍是云計算平臺主要威脅
工信部近日發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網絡安全威脅態勢分析與工作綜述,綜述指出,目前,云計算平臺安全性待加強,網絡安全漏洞仍是主要威脅。
近年來,“企業上云”已成為發展趨勢,公有云計算平臺承載著越來越多的關鍵業務和重要數據,第三季度前后,國內外多家云計算平臺相繼發生故障,出現大規模用戶訪問異常、用戶數據丟失等問題,暴露出云計算平臺在管理、運維、防護等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
多家單位持續關注勒索病毒威脅,360公司監測到多地發生Globelmposter勒索病毒攻擊事件,同時對已爆發近17個月的WannaCry勒索病毒在國內的感染情況進行了統計,本季度每天仍有約6000至14000的感染量;根據阿里云統計,阿里云平臺在第三季度共攔截約836億次攻擊,其中利用永恒之藍漏洞(WannaCry勒索病毒利用的漏洞)進行攻擊的數量占到近三分之一。
第三季度,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監測發現新增工業控制、智能設備、物聯網等相關漏洞105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對31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126個域名、近170萬個IP地址持續進行監測,發現疑似風險2600余個,并開展風險核實工作,目前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監測發現45個聯網工控系統漏洞,涉及多個品牌的58個產品。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將全面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加強對遴選的29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安全方向)的管理工作,強化項目跟蹤和調研,確保項目高質量完成;做好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安全方向)相關工作,積極推廣關于工業互聯網安全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
德勤:中國智能制造進入高速成長期
德勤中國近日發布《中國智造,行穩致遠 —— 2018中國智能制造報告》,總結發現中國制造業目前已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進入高速成長期。企業數字化能力素質顯著提升,大部分企業正致力于數據縱向集成。德勤預計,汽車、高端裝備制造和電子電器行業依然是工業機器人的主要用戶。
德勤認為,中國智能制造體現出以下特點。
中國智能制造進入高速成長期,體現在:1.中國工業企業數字化能力素質提升,為未來制造系統的分析預測和自適應奠定基礎。2.財務效益方面,智能制造對企業的利潤貢獻率明顯提升。3.典型應用方面,中國已成為工業機器人第一大消費國,需求增長強勁。
中國企業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點依次為:數字化工廠(63%)、設備及用戶價值深挖(62%)、工業物聯網(48%)、重構商業模式(36%)、人工智能(21%)。
數字化工廠是首要任務。智能制造是以制造環節的智能化為核心,以端到端數據流為基礎,以數字作為核心驅動力,因此數字化工廠被企業列為智能制造部署的首要任務。目前企業數字化工廠部署以打通生產到執行的數據流為主要任務,而產品數據流和供應鏈數據流提升空間巨大。
設備和用戶價值深度挖掘。制造業面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透明的產品定價,不得不尋找新的價值來源。設備和用戶價值深度挖掘是企業智能制造部署第二重點領域。62%的受訪企業正積極部署設備和用戶價值深度挖掘。
中國制造企業云部署積極性不高。53%受訪企業尚未部署工業云,47%的企業正在進行工業云部署,其中27%的企業部署私有云,14%部署公有云,6%部署混合云。
重構未來商業模式。智能制造不僅能夠幫助制造型企業實現降本增效,也賦予企業重新思考價值定位和重構商業模式的契機。30%的受訪企業未來商業模式以平臺為核心,26%的企業走規模化定制,24%以“產品 服務”為核心向解決方案商轉型,12%以知識產權為核心。
人工智能對制造業的影響,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在制造和管理流程中運用人工智能提高質量和效率;二是對現有產品與服務的徹底顛覆。
三大任務,跨越能力鴻溝。重構商業模式是一項復雜艱巨的任務,要達成這項任務,企業需先加強商業模式優化、創新管理以及云部署三大關鍵能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