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大灣區東風 肇慶工業強勢躍遷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持續推進,加速了圈內一眾城市昂首向世界級城市躍遷的凌云壯志。其中,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惟一與大西南接壤主體城市的廣東肇慶,被寄予無限厚望。
在群情高漲融入大灣區概念的氛圍中,肇慶的優勢愈發凸顯。大灣區西進、大西南東融的關鍵樞紐,珠江—西江經濟帶、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三大經濟帶”疊加交匯之地,無可替代的區位優勢令人對肇慶未來的承載力艷羨不已。加之豐富的土地資源、明顯的成本優勢、日趨完善的頂層設計,肇慶的發展潛力無可限量。
筑牢筑實工業經濟“底盤”
肇慶市副市長陳家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肇慶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和納入珠江—西江經濟帶、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等發展戰略機遇,以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為契機,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工業經濟實現了較快增長。2009、2011、2013、2015年,肇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分別突破1000億元、2000億元、3000億元和4000億元大關,實現工業發展的四級跳,工業占據全市GDP的半壁江山,主導地位日益凸顯。
肇慶市副市長陳家添
今年前三季度,肇慶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呈現趨穩趨好的態勢,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1.4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6位、珠三角第4位;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9.1%,增速高于全省(-7.2%)16.3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2位、珠三角第1位,肇慶在工業層面的后發優勢不斷得到印證。
工業是肇慶發展的基礎所在、重點所在,也是肇慶發展的希望所在、出路所在、成敗所在。在肇慶的決策層看來,堅定產業強市不動搖,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斷筑牢筑實工業經濟的“底盤”,是肇慶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方向。
高標準建設創新產業帶
“全域納入粵港澳大灣區,代表‘國家隊’參與全球頂級競爭,戰略地位空前提升,肇慶迎來了全新的戰略機遇。但我們也意識到,我們的工業發展同樣也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比如近兩年來,我市工業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已連續兩年低于5%;產業發展‘小、散、粗’問題在短期內還難以解決,高質量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陳家添坦言,肇慶是珠三角惟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沒有超千億元、惟一沒有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的城市。
為了實現突破,肇慶政府針對自身短板,潛心謀劃未來幾年該市工業發展的藍圖和思路。
陳家添認為,作為珠三角發展相對滯后的城市,基于產業發展基礎、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等各方面因素,依靠現有產業、企業是很難實現后發趕超的,必須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培育發展新動能。
基于這一考量,被譽為肇慶經濟工作生命工程、頭號工程的“366”工程應運而生。按照相關規劃,到2021年,肇慶將打造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制造、節能環保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引進培育6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新增600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工業企業。
就目前情況來看,肇慶已經成功引入了小鵬汽車、新能源動力小鎮等一批優質項目,并由此加快打造立足珠三角、面向全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與此同時,肇慶成為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永久會址,并由此加快打造全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高地。
此外,肇慶還把“1133”工程作為工業發展的靈魂工程。通過走創新發展之路,力爭到2021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000家,確保建成10所本科高等院校、30個新型研發機構、30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緊密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高標準建設肇慶創新產業帶,全力打造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隨著各項工程的有序推進,肇慶的發展思路愈發明朗清晰。
實現產業集聚的良性循環
基于整體的謀篇布局,肇慶緊抓項目落地,進一步夯實工業的根基。
“既定工程要實現預期目標,關鍵是要有項目、有載體,要通過項目落地出成效。”陳家添表示,近年來,肇慶著力打造產業載體、招商、落地一體謀劃、一體推進的閉環工作體系,堅持存量做大、增量優化并舉,以大項目培育大產業、以大產業推動大發展,加快推進產業強市,構建融入灣區、打造特色、錯位分工、配套互補、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深入開展“園區建設年”“招商引資年”“項目落地年”活動,重點解決肇慶產業基礎薄弱的問題。
“園區建設年”著力解決項目的承載問題。為更好承載世界級產業集群,肇慶加快打造以高新區和新區為主戰場的龍頭園區,通過高新區“一區多園”帶動、“一縣一核心園區”等方式,推動全市22個2000畝以上的產業載體升級,打造一批產業鏈完善、規模效應明顯、核心競爭力突出、支撐力強大的龍頭產業園區,目前已實現省級產業園區(集聚地)縣域全覆蓋。
“招商引資年”著力解決項目從哪里來的問題。肇慶堅持招商引資與選商引智并行、規模與質量并舉、速度與效益并重,聚焦三大千億級支柱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動產業建鏈、補鏈、強鏈,引進了一批投資大、帶動力強的產業項目。2017年以來,全市累計新引進合同項目368宗,計劃總投資2703億元;其中,引進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三大產業項目35宗,計劃投資額635億元,投資額超10億元項目13個,成功引進小鵬汽車、艾康尼克、國信通通訊等超百億元項目3個。
“項目落地年”著力解決項目怎么落地的問題。肇慶堅持“誰簽約、誰負責、誰跟蹤”原則,實行首席服務官制度,推動招商引資“回頭看”常態化、制度化,舉全市之力解決土地、資金、服務等項目落地難題,保證項目快動工、快建設、快投產、快見效。今年以來,全市計劃總投資865億元的100個計劃新增落地開工項目,目前超8成以上的項目已動工建設,其中已竣工投產項目(含首期試投產)32個。
“‘三個年’活動雖然各有側重,分別解決不同問題,但他們是一個體系,共同構建起‘366’工程深入實施的閉環驅動系統,促進產業加快集聚和良性循環。”陳家添強調,在加速產業集聚的過程中,質和量不能偏廢。未來,肇慶將堅持新發展思路,堅決走高質量發展,東融西聯、產業強市,強化大交通支撐、大平臺承載、大環境改善,全面開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的新征程。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