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進:水稻研究員烈日躬耕 移栽4萬多份育種材料 新動態
【資料圖】
中新網江蘇新聞6月26日電(金子洋 莊乃諧 唐娟)“揚州麥子武進稻”,水稻育種,一直是江蘇常州武進區一塊閃亮的金字招牌。
“插秧對于水稻育種工作非常重要。為保證選種準確可行,必須單株栽插,還要在同等栽培管理條件下比較,這樣才能篩選出育種所需要的材料。在移栽過程中,必須非常嚴格地標記,保證各品種栽種的行距、株距一致,確保每區栽種的秧苗基本苗一致,絕對不能出現錯號錯苗,只有傳統的人工插秧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苯K(武進)水稻研究所黨員徐潔芬把傳統人工栽種的過程形象地比喻為“個性化定制”。
正因為需要這樣的“個性化”,水稻育種就不能用機械代替,今年夏至前的十天時間內,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員們頂著烈日,完成4萬多份育種材料、近200畝秧苗的手工移栽工作。
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黨支部委員朱邦輝介紹,水稻研究以“年”為單位,每年要經過人工栽種水稻,從4萬多份材料中選出優異穩定新品系,經過1年預備試驗、2年區域試驗和1年生產試驗,在每輪試驗中產量名列前茅,抗病性、米質都達標的品種才有資格通過審定,推廣給種植戶。
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員們一年又一年扎根在試驗田里,將水稻育種論文寫在土地上。多年來,武進區構建了集育繁、保護、推廣于一體的特色種業發展體系,形成了獨特的武進種業現象。2022年,11個品種通過了審定。2023年以來,已經有12個品種進入江蘇省初審報審階段,預計全年會有14個品種通過國家級和省級審定。(完)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網絡快報排行榜
-
2023-06-27 15:56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網絡快報熱門推薦
-
2023-06-27 15:56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