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去哪避暑?這些城市里的河流值得一看!-新消息
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安徽合肥市的內湖。近年來,合肥市明確了治湖先治河的保護思路,對流入巢湖的所有河流開展綜合治理,并打造了一批市民休閑游玩的沿河濕地公園。那么,這些河流的綜合治理成效如何呢?沿河的濕地公園又給市民帶來了哪些實惠呢?一起去看一看。
總臺記者 吳俊:這條河是塘西河,它是從合肥市區穿城而過,是巢湖一級支流。這兩天,合肥迎來了一輪降雨天氣,一掃夏日的炎熱。
沿著塘西河河道,合肥市打造了10多公里長的沿河濕地公園,目前也是合肥市最大的休閑公園。在夏日,郁郁蔥蔥的林木是市民們避暑的好去處。
(資料圖片)
這張照片拍攝于2008年,當時的塘西河周邊一片荒蕪,連最基本的堤防設施都不完善,容易發生洪澇災害。趕上汛期,巢湖水還會倒灌。沿河兩岸沒有任何景觀。再加上水質特別差,這里的老居民常用臭水溝來形容這條河。
隨著巢湖治理的全面啟動,合肥市明確了“治湖先治河”的思路,對流入巢湖的塘西河、南淝河、十五里河等河流全面開展河道生態修復、流域污染整治、生態濕地建設等工作,控制和減少入湖污染。
以塘西河為例,幾年前完成了雨污分流、清淤疏浚等基礎性工程,目前的主要任務是水質的日常管養。我們現在所在的區域是公園的最上游,這片區域叫做雨水公園,主要承擔雨水凈化的功能。
通過雨污分流系統收集到的雨水,會依次經過雨水公園里的三個沉淀池和凈化屋,進行凝絮凈化后,才能排入河中。
在河面上我們能看到大片的水生植物,這個叫做多功能生態凈化漂浮濕地,可以凈化水質,在植物旁邊還有4個黑色的管子伸入河中,這是一種曝氧裝置,可以增加水體的溶氧量,加速有機物的分解。
在10多公里的河道內,隨處可見這樣的漂浮濕地以及噴泉、水車等增氧設備。在我們看不見的水下,其實還有很多凈水植物和魚類,通過這樣一整套系統來保持住塘西河的水質。在塘西河的治理中,還體現了保護環境人人責的理念。
塘西河的專職管護隊有近70人,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市民志愿者,他們被聘為市民河長。正是這樣的多管齊下,塘西河水質從過去的劣5類穩定提升到了Ⅲ類。
不僅是塘西河,合肥市區目前流入巢湖的所有河流經過治理,也都消除了劣Ⅴ類,不少河流的水質好轉為Ⅲ類。當然,夏季隨著氣溫升高,部分區域的水質還存在波動的情況,個別水域可能還會出現藍藻的零星爆發,影響水質。這也是提醒我們,對河湖治理必須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入巢河流的綜合整治,在獲得生態效益的同時,也讓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比如在這個雨水公園的附近,就有體育公園等多個休閑公園,籃球場、足球場、健身廣場,市民在這里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
去年,總面積達100平方公里的環巢湖十大濕地全面建成,對改善、穩定巢湖水質將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去年11月,合肥還入選了“國際濕地城市”,這也是對濕地保護工作的一項肯定。下一步,合肥市還將通過立法保護、濕地建設、流域治理等措施,進一步加強巢湖流域面源污染防治,保護和改善水環境,力爭巢湖水質穩定向好。
溫榆河公園:生態改善成效顯著
北京溫榆河公園地處朝陽、順義、昌平三區交界,占地30平方公里,是北京城市最大的“綠肺”空間,也是北京重要的防洪通道和生態走廊。溫榆河公園·故城記憶板塊作為溫榆河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開園以來,已經成為北京市民體驗生態成果的新去處。
總臺記者 王勝東:我現在就在北京溫榆河公園·故城記憶的晴耕雨讀景點,顧名思義,晴天耕種,雨天讀書,這里所呈現的是一派安寧祥和、其樂融融的傳統農耕景象。
每到節假日,這里都會進行各種各樣的農耕文化體驗,讓大家一起尋找農耕煙火氣,讓這里成為為少年兒童和親子家庭服務的戶外耕讀課堂。
一片水田中的水稻長勢良好,這些都是由家庭體驗栽種完成的。而再遠處,是一片金色的麥浪,有兩位工作人員正在收麥子,最近幾天,北京各處麥田都已經開鐮收割,種在公園里的小麥,您是否覺得比較少見呢?
這里的小麥長得不算高,它們底下的土壤也很有特點,這里的土壤是從砂石堆和部分渣土堆中篩選后再進行土壤改良得來的,這里的小麥喜獲豐收,說明了經過生態治理,這里的土壤已經具備了用于土壤改良和其他農作物種植的基本條件,將來這里將實現林田交織的美麗場景。
溫榆河公園充分利用兩處山坡和一處低谷的特殊地貌,依據土壤檢測結果和地質勘測報告,還對兩座渣土山進行固土護坡、土壤改良、植被恢復等生態修復措施,目前公園綠地覆蓋率達到92.19%。
已經引來了幾只黑天鵝在此安家,園區還散養了鴨子、大鵝等家禽。園區還專門打造了由柴草、樹枝堆積起來的各類野生動物休憩場所。
而親子樂園更是離不開水的改善,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遍植蓮花的水系是由河水、河塘、雨水、中水等串聯起來形成的一套完整體系,水中遍植了荷花、蓮花、金魚藻等各類水草,既成為水系統景觀,也成了讓孩子們享受玩水的樂園。
生物多樣性豐富了、空氣、植被、水流的生態系統完備了,園區還在更多的關注百姓游覽、休閑、健身等需求。
公園專門設置了聚合物彩色防滑路面,除了瀝青路面,還有紅色跑道。紅色跑道可實現總計2.5公里的環形慢跑路,讓附近居民游園之余,體驗健康的鍛煉時光。
今天,我們在溫榆河所看到的,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的生態成果,其實,包括溫榆河公園在內的北京各類公園目前已達1050個,大尺度擴綠,大幅度增綠,讓“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成為北京百姓生活的新常態。
渾河生態長廊 繪就城市景觀
渾河古稱沈水,是遼寧省水資源最豐富的內河,在沈陽境內全長156公里。蜿蜒流淌的渾河水,穿城而過,不僅滋養著兩岸兒女,更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浪漫、生機和美好。那么這條河和這座城市之間到底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關聯呢?
總臺記者 楊雪:渾河發源于撫順市清原縣長白山余脈的滾馬嶺,全長495公里,從東向西順流而下,最后匯入渤海。
說到這條河和沈陽這座城市的關系那真是有好多故事要說,在古代,渾河叫做沈水,山南水北謂之“陽”,當時的城區位于沈水北面,沈陽城市之名因此而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渾河南北兩岸早已都是高樓林立、街道縱橫,渾河也從城市的南緣,變成了穿城而過的城市景觀河。唯一不變的是,它始終見證、陪伴著沈陽這座城市的成長。渾河沈陽城市段的河道總長度有32公里,河道平均寬度400米,平均水深2.3米,總蓄水量可達4500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座中型水庫。這豐沛的水資源,給這座城市注入了無窮活力。
初夏時節的沈陽,微風不燥,陽光正好,約上三五好友,帶著一家老小,來到渾河岸邊,泡上一壺清茶,讓清風芳草作伴,盡情享受山水之美。這種休閑方式,已經成為很多沈陽市民度過周末閑暇時光的重要選擇。這里就是位于沈陽市渾南區奧林匹克公園里的9號碼頭水岸營地,在渾河沿線,像這樣的適合露營的公園、草坪有幾十處,每年4到10月,很多市民都會選擇離自己較近的公園,安營扎寨,盡享美好時光。
渾河城市段沿線,各種人行步道、親水碼頭、自行車道應接不暇,各種專業的球類運動場地,都為市民們提供了鍛煉、比賽的最佳場所。
在2007年,渾河城市中心段正式通航,游客可以坐上游船,暢游渾河。依托特殊水域條件,渾河的1號、3號、9號碼頭現在還建成了專業的賽艇訓練基地。
市民可以來到這里,穿上救生衣,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嘗試一把皮劃艇運動。百舸競渡的場面,不僅成為沈陽這座城市新的文化新坐標,同時也表現出了沈陽人力爭上游的精神風貌。
現在我們看到風景如畫的渾河生態長廊,是經過多年治理和保護才取得的成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工業的發展和城市的開發建設,渾河生態環境曾遭遇嚴重破壞。那時候的渾河水質為劣5類,是名副其實的渾濁河。
從2000年起,沈陽市全面啟動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通過三種方式改善渾河水質,首先關停渾河沿線所有的非法排污口,第二投入大量資金,對渾河沿線的5座大型污水處理廠實施提標升級改造,使得各污水處理廠排水主要污染物指標均優于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讓污水變成好水。
第三個辦法,就是像清理馬路一樣,對渾河水面進行常態化的保潔工作,對漂浮物、洪水垃圾、有害水藻等進行及時清理,保證水質干凈清潔。
經多年治理,渾河沈陽段已全面達到Ⅳ類水質,城市段穩定達到Ⅲ類以上水質,渾河不渾了,一條生態長廊也隨之誕生。
夏日里,渾河兩岸也迎來了一年當中最絢爛的季節,人們在岸邊游走,仿若穿行于畫中。渾河給沈陽帶來了詩意和浪漫,而這里的人們也在用實際行動守護著這條母親河,希望這份美好能夠長長久久。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網絡快報排行榜
-
2023-06-18 13:55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網絡快報熱門推薦
-
2023-06-18 13:55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