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問界?_天天報道
即使華為堅持表示“不造車”,但拿下“問界”商標后,市場的質疑依舊強烈,也讓賽力斯的處境顯得尷尬。
(資料圖)
問界模式的成功讓華為的造車的實力與野心得到印證。
隨著“朋友圈”的擴容,華為希望搭建起一個生態圈,以此囊括更多的車型與車企。然而,“頭炮”問界的聲勢衰減,讓華為的造車之路注定道阻且長。
華為門店 吳迪攝
問界“改姓”
6月11日,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信息顯示,共計21個“問界”商標轉讓申請已被核準,受讓人均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上述轉讓商標類別中涉及汽車和運載工具,轉讓申請的收文時間為今年3月7日和8日。
有觀點認為,問界商標此次被華為成功受讓,意味著其將擁有問界商標的主導權,未來或將成為華為智選車模式的統一品牌命名。
事實上,我們熟知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問界,全稱是“AITO問界”。
其中AITO代表賽力斯,公開資料顯示,AITO及其logo商標歸屬于賽力斯全資控股的重慶潽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而問界商標此前既不屬于賽力斯、也不屬于華為,而是歸屬于一個注冊資本為11萬元的第三方公司——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資料顯示,該公司的主要經營范圍包括技術轉讓,且明面上和華為、賽力斯沒有關聯。
商標轉讓完成,意味著“問界”商標所有權正式歸屬于華為,“ AITO問界 ”這一品牌名的意義更加清晰——前者代表賽力斯,后者象征華為。
AITO問界M5吳迪攝
拿下“問界”商標后,市場對華為是否造車的態度產生疑問,華為回應表示,“華為不造車,幫助企業造好車”的戰略不變。
這一解釋未能沖淡市場質疑。有聲音認為,即便華為堅持表示,“我們不造車”,但讓車企“代工”的意味似乎更強烈,賽力斯的處境也更為尷尬。
不被認可的“造車夢”
對于造車與否,華為內部一直存在分歧。(詳見本報此前報道《余承東的“落寞” 》)
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曾透露,管理層內部曾對這一問題組織過投票,選擇“不造車”的6票、“造車”1票, 這僅有的1票來自現任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的余承東,“我們老余就不服氣,他就想造車,但他只有一票”。
2020年10月,華為內部發布《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表示要堅持華為不造車的戰略不動搖, “再建言造車者調離公司”。
今年3月末,公司再次強調不造車,嚴禁華為字樣用于汽車宣傳, “有些部門、個人或合作伙伴正在濫用華為品牌”。
至此,內部分歧暴露在大眾面前,余承東即便“心有不甘”,對外也要遵照公司立場。 隨后,他在幾乎每次大型公開活動中都要重申“華為不造車,幫助企業造好車”。
截至目前,華為和車企合作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零部件供應模式、為車企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HI)和參與到產品設計、體驗、營銷、渠道、零售等環節的智選車模式。
這三種模式里,華為的參與度呈上升態勢,話語權和主導權也不盡相同。
前兩種模式由徐直軍負責,綁定程度最深的智選車模式則由余承東掌管。
《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不同合作模式下各車型的“階段性結果”
華為HI模式下,極狐阿爾法S HI版于2022年5月上市,截至今年5月末累計銷量為7908輛(不含2022年10月-12月銷量);阿維塔11于去年8月上市,累計銷量為9011輛。
智選車模式下,去年7月上市的問界M7目前累計銷量近2.7萬輛,而2021年底上市的問界M5累計銷量近7萬輛。
參與度差異導致了華為投入的支持力度也不同,在其引以為傲的龐大渠道網絡助力下,問界成了華為汽車業務能力最直觀而有力的體現。
借力遍布全國的門店網絡,華為完成了史上最快的汽車銷售渠道擴張。 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里,AITO問界擁有了上千個銷售點。密布的渠道加速了問界對消費者的觸達,也提升了銷量。
以至于素來“張狂”的理想汽車CEO李想也表示,對華為的汽車業務能力有所“忌憚”。他直言,“2022年三季度,問界M7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么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還手之力。HW(華為)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ONE的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一個季度就虧損了十幾億元。”
處境艱難
拿下“問界”商標,余承東似乎早有“預謀”。
今年以來,余承東多次透露奇瑞、江淮也將加入智選模式,“當其他車企加入,如果銷售并采用不同的品牌,華為去做營銷、服務、零售的話,就會很復雜,投入成本很高”,他認為,為了不讓消費者在選擇時感到困惑,需要推行一個生態品牌,此前想用的就是“Huawei問界”。
在華為董事長任正非發布不造車聲明之后,余承東解釋,“本質沒有改變,華為想做一個生態品牌,共同來打造一個系列化的車型。”
由此來看,拿下問界商標,是余承東復制智選車模式的關鍵前提。
事實上,今年以來由徐直軍主導的華為HI模式也正在發生變化。
廣汽埃安已于3月宣布與華為的合作轉變為供應商模式;極狐方面,余承東透露后續將會轉為智選模式;就此來看,HI模式只剩下長安阿維塔。
但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4月的上海車展上,余承東出現在阿維塔展臺,而此前為阿維塔站臺的一直都是徐直軍。除此之外,阿維塔科技高級執行副總裁陳卓還表示,阿維塔上半年預計會進入大概20家華為門店。
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華為智選模式和HI模式的合作伙伴將發生變化: 智選模式會從之前AITO問界一個品牌,擴充至包含AITO問界、極狐、江淮、奇瑞在內的多個品牌;HI模式將由從此的埃安、極狐、阿維塔前三個品牌,縮減至僅剩阿維塔一個。
雖然拿下了問界商標,但華為的造車之路正面臨困境。
數據顯示,AITO問界去年總銷量為7.5萬輛,僅達到余承東此前定下的30萬銷售目標的25%。更不利的是,今年問界似乎開始“賣不動”了。
乘聯會數據顯示,問界M5今年1-5月累計銷量為12388輛,月均銷量約2478輛,相較去年月均約5686輛的銷量已經腰斬;問界M7也遇到相似問題,去年單月銷量曾突破5000輛,而今年單月最高不足2000輛。
雖然余承東將銷量腰斬甩鍋到“賽力斯工廠的產能”上,他認為只要熬過產能爬坡時期,加快智能駕駛版問界M5的交付,銷量就能迎來明顯拐點,成功渡過困難時期。
這顯然低估了外部的因素,市場普遍認為問界的滑坡源于競爭力下降,價格戰下車企生存環境的迅速變化遠超華為預判。
銷量下滑之外,余承東還將面臨更多挑戰:智選模式能否成功復制,汽車業務能否盡早盈利。
2022年,汽車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營收約20.77億元,而其累計投入已達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14.8億元)。余承東也在去年底定下目標,要在2025年實現盈利。
但在銷量下滑面前,盈利希望顯得更為渺茫。
見習記者 水芙蓉
編輯 王克
責任編輯 孫霄
—— / 好文推薦 / ——
純干貨!三大關鍵詞解讀這場重磅會議 “一行一局一會”齊亮相!陸家嘴論壇釋放這些重磅監管信號 剛剛,比爾·蓋茨抵京! SK-II生產地涉嫌核污染 上汽困局何解? 歷史性一天!瑞銀發表重要聲明!點亮“在看”,你最好看! (*╯3╰)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網絡快報排行榜
-
2023-06-16 19:1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網絡快報熱門推薦
-
2023-06-16 19:1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